EN
CN EN
News
北斗探空系统领跑全球 芯盛智能终端赋能气象观测网络升级
近日,国务院新闻办 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 系列发布会传来重磅消息: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探空系统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,彻底打破 GPS 系统在气象探空领域的长期垄断。作为卫星物联网与全国产化终端研发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深圳市芯盛智能信息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 “芯盛智能”)凭借全栈自主可控的技术实力,以多款核心终端产品深度融入全国气象观测网络建设,为防灾减灾、生态监测等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。

一、契合 “陆海空天” 观测体系建设需求

 

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网络,形成涵盖 9 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、327 个温室气体观测站的立体监测体系,并实现与水利、生态环境等部门 4.5 万余个监测站的共建共享。这一体系的高效运转,离不开末端终端设备的精准数据采集与稳定传输能力。

芯盛智能深耕卫星通信与高精度定位技术多年,研发团队占比超 70%,已形成覆盖 “空 - 地 - 野” 多场景的终端产品矩阵。公司核心产品采用 100% 国产芯片与元器件,搭载鸿蒙、元心等自主可控操作系统,完美适配北斗探空系统 “高精准、高可靠、广覆盖” 的技术要求,目前已在全国多个大气本底站、气候观象台及跨行业监测站点实现规模化应用。



二、四大终端适配多元气象观测场景

针对我国气象观测网络向 “高精度、广协同” 升级的核心需求,芯盛智能推出四大定制化终端解决方案,精准匹配空基探测与地面监测场景:

  • P8512D3C 5G + 全国产化平板终端

作为地面观测站的 “数据中枢”,该终端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与 5G 双模通信能力,8 英寸高清屏与高容量存储可实时呈现近地面至 1 万米高空的温度、湿度、气溶胶分布等数据。其 IP68 级防护设计适配南极、高原等极端环境,目前已应用于我国首个南极境外大气本底站,实现温室气体浓度、大气成分等数据的秒级采集与回传,数据完整率达 100%。


  • C8502PD3B 北斗短报文对讲终端

融合 PDT 数字对讲与北斗短报文双重功能,这款终端成为野外监测人员的 “通信生命线”。在偏远山区的气象观测站、森林防火监测点等无公网覆盖区域,它可实现位置实时上报与语音协同,配合探空数据完成灾害隐患点快速定位。其防爆特性更适配石油石化、化工园区等高危场景的气象环境监测,目前已批量交付多地应急管理部门。

  • Q30D3A 5G + 数据采集终端

专为跨行业监测站共建共享需求打造,可无缝对接水文、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传感器设备,实现水位、水质、空气质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云端同步。在国省两级气象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共建的监测站点中,该终端凭借高兼容性与稳定性,已实现 1 万余个农业、国土测绘监测点的数据联网,助力形成 “气象 + 行业” 的协同监测格局。


  • Q3002 卫星通讯终端

这款超轻便便携式终端是野外作业的 “安全保镖”,搭载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模块,支持一键 SOS 求救与落水警报功能。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、山区气象观测等场景中,即便遭遇极端天气导致公网中断,仍能通过北斗卫星实现跨区域紧急通信。该终端已通过北斗导航产品认证,成为全国首个获此认证的短报文通讯终端。

三、展望未来:深化北斗 + 气象应用生态建设

随着北斗探空系统在天气预报、气候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化 —— 其观测数据已使我国 12-36 小时降水预报准确率平均提高 2%,气象观测终端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。

目前,芯盛智能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新一代北斗双模终端已进入测试阶段,该产品可实现与北斗探空仪的数据直连,进一步缩短观测数据从采集到应用的链路时长。未来,公司将持续深化与气象、应急等部门的合作,为我国建成全球领先的气象观测体系贡献 “芯盛力量”。

       从南极大气本底站的极端环境监测,到内陆山区的灾害隐患巡查,芯盛智能正以自主创新的终端产品,见证并参与着中国北斗气象应用的跨越式发展。在北斗探空系统领跑全球的浪潮中,芯盛智能将继续以 “终端制造 + 场景适配” 的核心优势,筑牢气象观测网络的 “最后一公里”。